“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庚子年春节刚过,我国多地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众多蚌医职工和蚌医学子身处战“疫”最前线,体育艺术部心系教职医护员工、全体学子及家人健康,体育教学改革勇前行。2月9日组织教师制定了“为国宅家,共抗疫情”居家健身指南。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居家环境的不同,分别录制了医护操、啦啦操、健身瑜伽等居家健身视频。在教务处、办公室、宣传部、工会、学生处和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网上发布,供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居家学习和锻炼,共同守护健康,共抗疫情,守护家人,共渡难关。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有关要求,按照《蚌埠医学院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蚌埠医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授课实施细则》要求,体育艺术部制定了《体育艺术部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于3月2日全面开通线上教学。
备课——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疫情期间,体育课程线上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疫情结束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成为体育教学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面对疫情,体育部门党政领导多次召开现场和视频会议,要求教研室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学生身体健康还要考虑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团队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组织体育老师编制居家身体素质训练方案,建设在线体育课程,开展大众广播操、健身瑜伽教学,此外,充分挖掘我国具有修身养性功能的优秀传统健身项目八段锦和太极拳,为学生备足课程资源,确保“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保障学生居家学习身心健康“双达标”。

授课——精益求精,倾情投入
体育作为一门具有特殊教学形式的学科,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需要在认知和躯体运动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过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场地设施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探讨一种适合体育线上教学的模式,体育教学团队成员通过平台使用、在线教学设计与实践、学习平台与在线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四轮专题培训,提升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试图构建出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真正地、全面地发展,实现有效教学。为保证教学效果,线上体育课坚持小班教学,利用QQ群课堂、学习通以及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多种方式进行了线上教学。此外,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终身健身意识,我部教师主动建立“超体健身今日头条”客户端,为学生无偿提供健身知识和进行健身技术与方法的指导等。

监控——周密部署,落实落细
全体蚌医体育人以饱满的精神,全力以赴投入网络教学,用汗水记录足迹,用流量播种运动技能。为保障体育教学高质量开展,体育艺术部制定《2019-2020第二学年教学督导计划》,教学督导组全体专家按计划加入授课教师课堂群,对体育线上课堂长期全覆盖督导,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与监控。每位督导组成员每周督导4-6人次的教师网上授课,为解决教学技术难题,教学团队成员每周一定期通过视频会议,研讨教学开展情况,交流教学过程好经验,为了解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效果,组织教师利用问卷星对14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行教与学的动态调整。为有效保障疫情期间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蚌医体育——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自新校区投入使用以来,蚌埠医学院先后进行了三阶段大规模的体育教学改革,包括“基于网络选课平台的自主选课改革”,“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改革”和“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通过改革大大推动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现有20个体育俱乐部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了学生的体质水平。目前体育教学团队完成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省级教学推广项目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在省教育厅举办的高校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中获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自教改以来,在省级以上各类体育赛事中获奖400余项。目前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体育课程实行线上教学,对我校体育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我们将牢记体育使命,不忘体育初心,在学校领导下,同心同德,以体育人的坚毅,勇挑重担,为学校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震寰/审 文河保/文)